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,我们推出了“青马青年说”系列。现在推出的是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“青马学员说党史”系列,通过组织青马学员讲述百年党史,展现青春风采,带领广大青年朋友重温历史,叩问初心,汲取力量,真正做到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!
今天,我们推出的是青马学员熊应榕同学带来的《毛主席与红井的故事》这个小故事讲述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疾苦的感人历史故事,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。真可谓是一口红井哺育了几代人,一篇党史故事感动了亿万中国人!
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说的就是瑞金沙洲坝的红井。有一首歌,歌名叫做《红井水》,曾经唱遍了大江南北。红井是党、红军和苏区人民血肉相连的见证,红井水是幸福水。
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,群众平时要到几公里外的小河里挑水饮用,农忙季节只能挑村前的脏塘水。村外的人都说:“沙洲坝、沙洲坝,三天不下雨,无水洗手帕,旱死老鼠渴死蛙,有女莫嫁沙洲坝。”1933年4月,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,主席毛泽东就住在这个村子,他发现村民饮水困难后,召集了全村的人开了一次解决饮水困难的村民大会。大会上许多群众说:“这个地方不能挖井,就是挖也不一定能挖出水来,这个地方是旱龙。”毛泽东听了,说:“迷信不可信,这井我来挖。” 9月的一天,毛泽东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在村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了水源的勘探,并破土动工,群众见毛主席亲自在开挖井水,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,在挖到5米深的地方,一股泉水喷涌而起,并终于挖好了,并用鹅卵石砌成,此后,其它沙洲坝的村民也纷纷开挖井,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。
1950年,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,维修了这口井,并取名为“红井”,同时,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,上面书写着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时刻想念毛主席。”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,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。1961年3月4日,该井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如今,红井享誉海内外,成为人们向往仰慕的神圣之地。甘甜的红井水,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儿女。这红井是一座桥,体现着党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浓浓深情;这红井是一面镜,映照出党与群众心心相印的优良作风;这红井涌出的并非普通的泉水,而是共产党人为百姓挖的幸福之水。
~团学经管~ 许多故事从关注开始! 图文:李银花 编辑:贺丽娅 校对:刘恋 曹华 编审:李杨
↑ 上一篇:百集视频微党课,“红色文物青年说”!
↓ 下一篇:【青马工程】第四讲——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》